如同過去三年,每到年末,都會寄一張卡片給學生。
今年卡片版本更多,除了跟我一對一上課上了兩三年的學生,還包括新學生、詢問過課程的學生,以及在社群媒體互動活躍的學生。當然,也因為我社群人數沒有多到無法掌控,我還能這樣跟他們互動。
一如往常,我不寫聖誕快樂,我寫了假期愉快。
今天看到去年這個時間的PO文。<2019回顧>
2019年底2020年初,我說我要有別於之前的潛水,2020想要慢慢浮上水面。
也確實,今年逼著自己慢慢在公開平台浮上水面,慢慢地在公開平台曝光。
除了還在累積、成長緩慢的線上教學,2020年也拖學生的福,學習、體驗很多。
跟著酷進了總統府 、帶著Gail寫中文腳本,上課時還要揣摩遇到媒體提問時的得體應答或是如何機智地、聰明地避開不必要的麻煩。
幾位新學生在幾家知名上市企業的身份特別,課堂中常會拿著公司機密文、錄音檔或是企業策略文件跟我討論。學生要學的是文件中、錄音檔中的中文,而我則是透過這些教學,跟著學生學了不少產業發展。
在錄音檔中聽到了他們的思維與策略,對自己而言都是學習,有時候為了理解來龍去脈,還得去查新聞資料,到最後甚至連學生公司的組織代碼都記得了。
過去在非教學領域的經驗與現在的客製化課程就如此巧妙結合,能快速理解到學生需要的用字、說法與方向。
在第二大歐洲精品集團的學生跟我說:這些東西太有用了,很少老師會教。
在另一個產業,跟著集團董事長到處開會的學生N說:老師!你根本也是我們集團員工。
我只會對他們說:就是每個人的生命經驗不一樣啊!剛好我的經驗能幫助到你。
=====================================
除了產業用字學習,在過去古董藝術品拍賣工作的潛移默化之下,自己似乎也比較知道這些金字塔頂端的客群的需求與對話。
學生B某天跟我述說著他的故事,我告訴他以後可以拿去拍賣市場拍賣的事。又某天,學生跟知名人士打高爾夫球,意外地發現自己過去四個月中文進步超多,整天高爾夫球時光,他都能用中文對話。
這位學生在四個月前,連用一句中文好好自我表達都很難。
在這樣重要的“社交場合”,學生看到了這種跳脫課本的中文課地價值,讓他開心到瘋狂地幫珍妮我介紹學生。 最近,這位學生也將晉升為某上市集團事業體副總裁。
--------------------------------------------------------------------------------------------------------------------
半路出家的老師進入第五個年頭,從語言中心兼職老師、到兩年前離開語言中心“吃自己”,兩年後的今天,一對一族群逐漸確立。
今年疫情關係,眾多語言中心無預警資遣了華語老師,很多老師們哀嚎著在語言中心的低薪,以及一對一家教機會的難尋。覺得要在眾多競爭對手中殺出一條路充滿挑戰,最後只能洗腦自己擁抱熱情,然後咬牙用價格競爭。
曾經有老師跟我說:我的鐘點費到XXX就很難上去耶!你呢?
面對這個問題,我只問了那位老師:你的教材是什麼?
他說:當代啊!我都問學生要用哪一本書?學生大部分都說要用當代
(一個好似開放的心胸問學生要用哪一本書)
當聽到這個答案時,鐘點費為什麼卡關原因很清楚。
1. 學生怎麼會知道要用哪一本書?
他當然看身旁朋友用哪一本他就用哪一本,但這本書真的符合他的需求嗎?真的符合他的年紀、符合他的生活嗎?
2. 老師徵詢學生想法沒有錯,但先理解需求再提供意見,不是能更精準解決學生需求嗎?
(Katrina老師一再提醒的:解決學生的痛點)
如果自己的教材與別人無差異,為什麼學生要付高額的鐘點費給你?去師大上有教室還有品質保障,就算拿“有一對一指導”當吸引力,這個鐘點費漲幅可能也有限度。
就算教得再好,教學方式可能終究是“一個模子一個樣”。
太多時候我們只想到“應該教這個,應該這樣教,應該用課本”(第一課上完應該上第二課)。
而忘了問自己“為什麼教這個?為什麼這樣教?為什麼要用這本書?這樣教到底對學生有什麼幫助與影響?”
大部份在台灣受教育的我們,都被這樣的思維荼毒過:
小時候學習不會問、也不能問:為什麼要學這個?只覺得:老師要我學這個,所以我學!
但教學照著這個模式與思維,結果大概也不會有太大的差異。
我不用制式的課本,因為清楚地知道我的學生不需要當代課本裡大部分的生字,因為學生需要更貼近他們生活經驗的內容。
能擺脫制式教材,擺脫制式上課方式,靈活地調整上課內容是自己課程的特色,因此當疫情爆發,我的鐘點費再次漲價時,學生費用依舊十幾個小時、三十幾個小時一次付清。
只是,相同的,這樣的課程也存在著量化的難題,而這也是我新年的新挑戰。
----------------------------
以上言論不代表不能用“當代中文”,不代表不能用制式教材,當然更不代表著要天馬行空地開發一些“獨特”的教學方式,不代表要擺脫掉固有的教學方式。
而是先問問自己:學生是誰?為什麼教這個?為什麼這樣教?為什麼用這本書?課程跟其他老師有什麼差異?如果其他老師都能教,到底為什麼要跟你學?
想這些很累、初期備課可能也很勞心勞力,甚至很多也不是自己熟悉的產業。
但這樣的課程值得的價值當然就不是幾百塊的事了,時間久了,即便是基本的初學課程,最終也能有差異化。
這一切最後還是都要回到起點:”自己要怎樣的生活?“<無聊VS不穩定的穩定>
2020即將結束,對於過去這一年,依舊感謝學生們的支持,朋友們的照顧,讓JLMS學生源源不絕。
每個人每位老師因為身份、背景人生經歷不同,都有不同的優勢與特色。
寫這些,不代表大家一定該怎麼做、一定不能怎麼做,因為每個人擁有的條件都不同。
一切只是分享自己的觀察與體會,也順便幫自己的教學紀錄。
コメン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