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JLMS_Jenny

<單打獨鬥華語老師找到自己的社群>

<單打獨鬥華語老師找到自己的社群>


除了自媒體、轉介紹,還能從哪裡找到學生?


很多像我這樣不隸屬於任何一個單位的老師,最容易遇到的事情就是:

一個人工作久了,就越來越像蛤蠣,越教越封閉,一整天除了跟學生說話,都不知道自己還跟誰說了話、聊了什麼!


在家耍廢休息或是出去走走,都會很有罪惡感,覺得自己浪費時間。

但自己終日埋首工作又會自我懷疑:我努力成這樣,方向是對的嗎?努力成這樣然後呢?


這些奇妙的自我對話,如果加上招不到學生的情況,就會更負面,可能開始抱怨環境很差,覺得自己人生過得很將就…


如果學生源源不絕,雖然沒有收入問題,但會有另一種焦慮:

我的時間都給了學生,我自身的能力是不是一直原地踏步,都沒學新東西。我要這樣終老嗎….? 我自己的人生呢?我還有朋友嗎?

---------------------------------------


從事華語教學至今八年多,除了第一年在語言中心教課,離開語言中心後,剛成為自由工作者的前四年,自己的狀態大概就是如此這般孤僻,封閉如蛤蠣。

上課時間就是我這顆蛤蠣的吐沙時間。


唯一能慶性的是,當華語老師前就認識的朋友一直幫我介紹,學生也一直幫我轉介紹,所以一直沒有太大的招生問題,這段時間累積了大量的教學經驗和自媒體作品。


但這段的我,工作起來「六親不認」,別人找我吃飯、出去走走,我都覺得他們在浪費我的時間。極偶爾的情況我才會參與活動,雖然跟朋友關係沒有變差,但距離變遠。


這段時間的我,就算每一年都有工作新突破,但年底審視自己,永遠無法肯定自己過去一年的表現,永遠無法給自己掌聲。(現在聽起來就是一個超不健康的狀態。)


直到兩年多前一些契機,讓自己意識到自己過去行為背後的原因,也意識到:

如果我心不打開、人不走出去,就算定期更新自媒體、有無數的轉介紹,我的人生就沒辦法往下個階段前進。


處理了自己的內在課題,人生像豁然開朗一樣,整顆蛤蠣大打開~XD


當我意識到這件事後,心裡變得自在,更願意走去認識不同圈子的人,不管是跟大家一起學習新技能、或是單純地跟參加活動,如果在社群中自己也能有所貢獻,也覺得何樂而不為!

完全不會有過去那種“浪費時間”的心情,走出自己的工作室、走出課本、教室,跳脫舒適圈,也讓自己在不同領域有新挑戰和學習。


---------------------

三個星期前,能在<法國生活節>自在歡樂,正是自己過去幾年時間在社群的累積。



參與這場活動,可以在會場看到學生、看到社群朋友,讓自己能用不一樣的心情、身份、角色參與。是開心的遊客、是熱到翻的工作人員、也是幕後看著學生發亮、為學生感到驕傲的老師。


當自由工作者這種單打獨鬥的老師,最常遇到的問題之一是:學生從哪裡來?

根據我的經驗

1.        自媒體作品累積-讓潛在學生看到你的教學風格、教學方式。(其實光從影片的小細節也可以看到一個老師的做事風格和個性)


2.        建立網站-當別人需要知道課程資訊時,能快速有個參考。

以上兩個也是學生轉介紹時會給別人的資訊連結。


3.        轉介紹:

轉介紹分為兩種:一種是自己的朋友轉介紹、一種是學生幫忙轉介紹。


根據一直願意幫我轉介紹的學生的說法,他們一直願意幫我轉介紹是因為我的課程高度彈性、靈活。這時候我們先把這件事定義為“產品的差異化”。

至於朋友分享,只是因為我很喜歡分享教學的各種事,所以朋友都記得我在教華語。


最後則是一個“也會幫自己累積,但不會馬上看到成果”的方式:

4.        加入社群,去認識不同的人:好好地經營、了解一個族群的需要,走出自己的工作室、走出課本、教室,跳脫舒適圈。


但這裡我想說的是,不是帶有極度目的性去加入某個社群。

如果不是真心想了解、認識他們,「心態主導了聲音的表現方式」,自己輸出的語言、語氣、眼神,背後的目的性是很容易被識破的。


三年多前,自己甚至拒絕加入法國社群活動,因為怕自己去他們的活動,被認定為“來找學生的”,即便我沒有這樣的目的,為了避免這種情況,自己還是選擇默默地製作教學影片就好。最終會開始參與他們的活動,是因為社群裡的人邀請我參與,才開始加入社群活動。但也因為過去自己為社群提供的華語教材的累積,能在社群中很快地找到共同話題。


說到底,上面這些可以說算是“信用額度、人脈存摺”,自己的教學能力、自己承諾過學生的、自己帶給社群的價值到底有多少,這樣的累積不一定會馬上幫你找到學生,但就算不教中文了,這些累積不管是朋友、學習、經驗還是能跟著自己一輩子的無形資產,不用一直當一顆封閉的蛤蠣。


-----------------------------------------------

曾有一位認識不到一小時的老師突然問我:珍妮老師,你的學生都從哪來?

跟他分享了:自媒體經營、社群朋友轉介紹後,她的下一句是:「那你下次去參加活動也帶我去。」


當下這句話聽起來是多麽的突兀,對我來說,這位老師信用額度都沒有累積,就要開始消費自己的信用額度?消費手法還相當拙劣,讓人敬而遠之。


我知道對於單打獨鬥的老師來說,找學生一直是一件急迫的事情。不可能永遠抱著「累積信用、人脈存摺」的佛心境界面對每一天。


但如果能認知到每一次的經歷都會在某天用另一種方式回饋自己時,就會很感謝每件好事壞事的發生,對於自己當下的付出沒有回報,或許也能更淡然地看待。

找到自己的優勢,好好地往前走。



Recent Posts

See All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