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跟孩子上華語課?>
上週去東華演講,QA時間有人提問:請問老師你跟七歲以下孩子最大的挑戰是什麼?你怎麼處理。關於七歲以下孩子的上課,當天不少人提到這題。
珍妮一直以來都說我希望跟學生的關係是保持Jazz Jam Session,聆聽學生需求、調整自己狀態,保持良好溝通和自己的原則。不管是成人或是小孩都是這樣的大方向不變。
就算跟孩子上課,我還是會跟他們溝通,試著讓他理解我們做某些練習的目的。孩子也會把他要玩的需求告訴我,這時候就會想辦法把他要玩的東西和我要教的東西結合在一起。我們達成共識後,答應孩子的事我一定會做到。
----------------------------------------------------------------------------------
這天,一上課媽媽就告訴我國際學校的要求及進度。
媽媽說話的同時,頭腦裡就開始思考我當天準備的教材如何馬上調整。
一開始上課第一件事就和學生溝通,說好我們要完成的事項,他也告訴我他要用紙蓋子,我們打勾勾達成協議。開始一個小時的課程。但老實說,我根本不知道他要幹嘛,因為孩子想玩是天經地義。這天他很配合,雖然中間幾度想賴皮,但還是按照我們打勾勾的內容逐一完成三種不同練習。
結束後他開心地拿起白板筆畫了一幅圖。
我心想:不是吧!你要這樣畫掉將近半小時嗎?
我忍不住在圖裡加上一些我們學過的字和注音。
接著他開始準備色紙,告訴我,他要蓋房子,一開始以為他要隨便剪剪貼貼,沒想到他要蓋一棟3D立體的房子。既然他想蓋,老師就陪他完成願望,房子架構完全是孩子的構想,我只是提點他能怎麼黏,一起陪他完成這個願望。
但總要跟學習有所結合,經過他的同意,我也在房子裡加了很多注音和漢字(門上我就寫"
門",房子不同部分我就寫上相對應的詞語注音,要他一起念。(結合他想做的跟我想做的練習,在他的作品裡)
他不只有立體房子,還有閣樓開窗的窗戶和花園圍籬,花園中包括了存水系統和排水管,重現了他們在外國的家。
--------------------------------
時間分秒過去,下課時間到,媽媽到了高級住宅內的公共教室找我們。
一進門,媽媽驚呼:哇~~~~太好玩了吧!你學中文還做美勞。媽媽開始拿起手機拍照。
原本擔心會媽媽傻眼,沒想到媽媽覺得這個方式很棒。
孩子此時大叫:我還沒好,我不要下課。
就這樣,我跟媽媽在旁邊等他也聊了很多。不管聊什麼,我跟媽媽都有共識,不會在學生面前說學生今天的學習狀態,特別是有待加強、有待進步的部分。
(是否有過相同的經驗:小時候跟父母出門,父母在別人面前說批評你,….記得你小時候的感受嗎?是不是很差,也因此,我盡量不在孩子面前說這些,我們都會下課後傳訊息溝通。)
也趁這個機會,跟媽媽說我的教學理念:在學校已經有很多進度課業壓力了,這些進度壓力很容易抹煞掉孩子對於學習的動力與熱情。所以我的課程希望用另一種方式保持他們對學習的熱忱,這樣才能幫助他們一輩子學習,而不是為了短時間考試的學習,我希望他以後不上課都還願意自學。
“歐~好棒!真的謝謝你,老師。他就是需要這樣的方式學習!”
雖然媽媽對我謝謝,但我其實很感激我學生的父母願意接受我這樣的教學方式。因為這種教學方式不一定能立竿見影,也不會下次考試馬上100分,畢竟他需要時間驗證,有時候甚至是十年二十年以後才會看到影響。
但當下的100分和願意一輩子學習,哪一個重要?
或許學校負責分數,珍妮我就負責保持他們的好奇心和學習動力,一起抓個平衡吧!
-------------------------------------------------------------------
好不容易,他的房子蓋到一個滿意的進度。我們收拾東西準備離開教室。
平常下了一樓,孩子會跟父母前往另一個方向搭乘另一台電梯回家,而我走向另一側大廳離開。
這天孩子堅持要陪我往大廳走。
到了大廳服務處旁,我彎下身告訴他:”好了好了!你快回家。我們下週見。“
他看著我皺著眉頭:你有taxi嗎?我幫你叫taxi。(他可以在服務處叫Taxi)
聽他這麼說,內心都覺得“天啊!太溫暖了。”
“我坐捷運回家,不用叫taxi,謝謝你。你怎麼對我這麼好。” 我催促著他回家。
但他不願意轉頭跟媽媽回去,堅持把我送到大樓外高級住宅車道上,目送我離開他才願意回家。
-------------------------------------
那天演講大家都問:七歲以下的孩子怎麼教?
其實我也不確定,我也一直在學習與調整。
但只知道根據自己小時候的經驗,我更希望的是自己的上課方式能夠保持孩子對於學習的渴望與動力,不要成為那位他長大後想起來就覺得學中文很痛苦的中文老師。畢竟他的人生學習之路才剛開始...當然,讓他看到進步、有成就感也是一件讓他保持學習動力很大的因素。
總結幾個跟孩子上課時我會注意、提醒自己做到的點:
1. 不在孩子面前跟父母批評他或討論他的表現。
2. 不在孩子面前跟父母告狀(這樣他未來怎麼信任老師)
3. 如果孩子已經能溝通、一樣會跟他保持溝通,但同時保持自己的原則,了解他的需求,盡量從中間取得平衡。
4. 蹲下來跟他們相同高度跟他們說話(不然會有一種高高在上的壓迫感)
5. 答應他們的事情盡量做到。
6. 如果錯了一定會跟他對不起。
這件事永遠是件難事,畢竟我遇到的小小學生不多,而且大家成長資源相對豐沛。這些父母也都非常在意他們的教育、也非常感謝他們很願意溝通討論。
只能分享簡單的經驗,同時幫自己的教學記錄。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