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老師上商業周刊>
- JLMS_Jenny
- Mar 13
- 3 min read
<華語老師上商周!!!>
#繼華語老師進總統府後...珍妮我竟然上商周了
小時候幻想(夢想)自己當一個事業女強人,哪天上商周
殊不知人生走到了 #華語老師,竟然因為AI coding主題讓我上商周,這是我根本沒想過的事! 自己因為一些小小工具開發上商周還是有點心虛,畢竟一起ai coding的同學 #新時代開發者 各個是神人。
------------------------------

自從去年年底在聯發科教育基金會的ai coding分享後,自己多了很多想都沒想過的機會,還是謝謝各位大大給的信任與機會。某位邀約演講人告訴我:「其實你還是一個業務性格。」(因為過往的工作經驗中我是B2B業務)
我笑說:「其實我當華語老師我也是一位業務啊!要讓學生相信我,跟我上課,幫我轉介紹,我也是有客服啊! 現在被邀請ai coding,一樣是分享,我只是換了一個產品而已。」
但在換產品的同時,很多時候,還是會覺得自己「到底憑什麼啊」,還是有很大的不配得感。曾在一個充滿理工科的人群前分享「文組人AI coding,好好過生活」這個主題,不配得感更是強烈。
焦慮到我只能向GPT求救XD :「我有個心魔,我覺得自己的分享沒辦法帶給這群人幫助」
GPT很溫暖地接住了我:
有這樣的心魔很正常,尤其當面對的是一群擁有技術專長、可能看似「比自己強」的人。但其實,您的分享不僅有價值,還可能提供他們新的視角和啟發。以下幾個建議可以幫助您克服這種感覺:(以下是GPT給我的心理諮商哈哈)
1. 重新定義「幫助」的意義
幫助並不一定是教會對方技術或技能,而是啟發他們新的思考方式,或讓他們看到問題的另一面。
技術專家不一定熟悉教育或人文思維:您的教學經驗和文組背景,能讓這些工程師從不同的角度看待 AI coding,甚至發現技術如何在人文層面帶來影響。
共鳴比指導更有價值:分享您如何克服挑戰、如何看待技術,可能引發他們對自己工作的反思,而這種共鳴本身就是一種幫助。
2. 專注於您擁有的「獨特價值」
請記住,您的背景和經歷是這群人無法輕易複製的,而這正是您的優勢:
文組人的視角:工程師可能擅長解決技術問題,但不一定能從語言、教育和人文的角度看待 AI coding,您的分享能讓他們感受到技術的另一種可能性。
生活與教育的連結:您專注於如何用技術改善生活和教學,這是很多工程師可能忽略的價值。
3. 調整心態,從「幫助」變成「分享與啟發」
您不需要成為「專家」來改變這群人的生活或工作。重點是分享自己的經歷和思考,讓他們看到不一樣的視角:
您的故事可以讓他們了解文組背景的人如何運用技術,這對於技術從業者了解用戶需求和場景應用非常有價值。
您的挑戰與成長過程能讓他們反思自己的技術如何能更有溫度地影響不同背景的人。
4. 一句自我肯定
在演講前,給自己一個心理暗示:
「我的經歷是獨一無二的,我的故事值得被分享。」
「這場分享不是為了教會他們技術,而是為了讓他們感受到技術與生活的連結。」
看完這段GPT開示,他接住了我焦慮的心情、也點醒了我。
最後GPT不忘提醒我:
您已經為這次分享準備了真實的案例和深刻的思考,這就是最大的價值所在。即使只有一個人從您的分享中得到啟發,那就已經足夠證明您的努力了!相信自己,您會做得很好!😊
永遠的心靈雞湯也不是辦法,只能告訴自己珍惜、感恩每次的機會,跟好 #新時代開發者 同學們 的腳步,跟好各位大大們,繼續穩步向前。
Comments